试验示范基地地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首席专家:苏超研究员
基本情况:
蚕桑是陕西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是陕南很多县区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6年12月8日,我校与石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协议”,2007年在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启动之时,成立了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 2013年又重新与石泉县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
石泉蚕桑基地由地方政府提供生活、办公、科研、培训、网络通讯等硬件设施。
基地充分依托我校蚕桑研究所科技实力,在多学科专家参与下,与地方农技力量紧密合作,针对蚕桑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了蚕桑优良品种选育、蚕桑实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制、桑树生态作用及产业开发、蚕桑资源功能性开发利用以及轻简高效示范点建设等科研推广工作,积极探索示范现代蚕业科学技术的新模式。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石泉蚕桑产业进一步壮大,并成为西北蚕桑第一大县,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宽,培育了多个蚕桑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企业,建立了池河镇大阳村、饶峰镇新华村两个稳定的蚕桑示范村和100个科技示范户,成为石泉县和安康市的蚕桑先进示范样板,接待省内外各地参观考察学习者上*****************次。同时每年都会接纳10名左右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基地工作、学习和创新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科学研究
1、初步建立了蚕桑种质资源数据库:收集保存家蚕种质资源214份,桑树种质资源420余份,并对其基础数据采集收录。
2、品种选育: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蚕桑品种3个,即优良家蚕品种陕蚕6号,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陕桑402,果桑品种红果2号。储备了一批待审定优良品种。
3、研究总结出陕北不同类型生态桑栽培和剪伐收获技术以及饲料化利用技术。
4、研发出桑叶茯茶、桑叶食用粉、桑叶蛋白粉、桑枝木醋液、桑果酒等加工技术。
5、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5项。 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 1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80多篇。
二、示范推广
1、主推技术研发:集成研发的“轻简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包含蚕桑生产全过程13项,使蚕桑生产整体劳动工效提高2倍以上,成本降低40%以上,达到了轻简、省力、节本和高效的目的。该技术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茧丝办也将该技术作为“强村大户工程项目”建设主推技术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目前该技术覆盖率60%以上,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省力化配套技术年养蚕20多万张,年节本增效和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
2、示范样板建设:建设了3个蚕桑高效家庭农场,全面示范“轻简养蚕+桑园养鸡”、“轻简养蚕+桑园套种”、“养蚕+食用菌”等复合经营技术,亩均收入达到万元。
3、果桑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建设果桑标准化示范基地1000多亩,并取得取得有机产品认证,亩果桑收入8200元。在全省示范推广果桑标准化栽培和病虫防控技术2万余亩。
4、陕北生态桑示范基地:建设了子长现代蚕桑示范基地、绥德和榆阳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桑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以及榆阳和神木沙漠饲料桑示范基地,全面试验示范桑树产业化应用技术。
三、人才培养
基地建设以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30名。先后接纳4批次30人次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28人次的研究生和5人次青年教师生产实践和锻炼。
先后举办和参与技术干部、养蚕大户和蚕农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技术骨干300多人次,蚕农5000多人次。
3名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获得“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四、交流合作
基地建设以来共承办了4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年都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有数批次来自省内外同行到石泉基地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学术研讨等。首席专家苏超先后任职中国蚕学会理事、国家蚕桑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蚕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蚕丝协会副会长等职,受聘安康市蚕桑科技创新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西乡县蚕桑专家工作站站长、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等。
石泉蚕桑基地相关科研推广等科技活动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央7套等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50多次。
主要参加人
校内人员:苏超 肖乃康 陈旗 廉喜红 薛忠民 焦锋 张敏娟 付中华 宋新华
地方人员: 张正毅 吴晓琼 郑诗黄 陈子培 秦友华